佛門中講的智慧,梵語稱「般若」,明白一切事相叫做「智」,了解一切事理叫做「慧」,而智慧是長期經由三要行中的「聞思修」而來的,其中聞有聞慧,思有思慧,修有修慧,稱聞思修又叫「菩薩三慧」,那為什麼要聞思修呢? 佛教謂超越世俗認識,達到把握真理的能力,也是抉擇善惡、決斷行為的能力。因為有了智慧,遇事就會知道如何決斷與選擇。智慧能讓我們的心更廣闊、更深遠、更調柔、更靈活。讓心量越大,智慧越深。
 
【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怎麼修】舍利弗尊者是佛陀所有的弟子中智慧第一者,這是與生俱來的福報,當年尊者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,就顯示出超凡的智慧。
152698466_937913356947781_4983798455789882711_o.jpg
因為,尊者的舅舅時常和尊者的母親論道,一直都是母親居於下風,可是自從懷孕後,舅舅就開始屢辯屢敗,因而心知肚明妹妹所懷的不是普通人。
那麼舍利弗尊者打從娘胎未出生就智慧過人,這到底是怎麼修得的呢?在過去世,尊者曾經轉生為婆羅門的妻子寂靜女,當時有一位獨覺比丘沒有針和剪刀可以縫補衣服,寂靜女便供養比丘一根針與一把剪刀,並將此功德發願的結果。
由此可見,大家無論在供養什麼供品、做什麼樣的功德,在行善的當下,相應的發願很重要,這會給我們帶來殊勝的果報,我們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。如果能夠往生極樂世界,自然會一切具足,永離輪迴。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在輪迴中流轉,永遠是苦多於樂,現在我們有福報接觸佛法,應當把握時間精勤地斷惡修善,上供下施,戮力於累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。」
《佛說布施經》云:「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:身相端莊、氣力增盛、壽命延長、快樂安穩、成就辯才。」;佛家語云:「難行能行、難捨能捨。」我們特別是對與生俱來的貪、瞋、痴等煩惱應該多下工夫對治。
慳貪是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難以戒除的習氣,常常因貪戀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五欲而招來諸多煩惱和痛苦,自私成習,若是能隨喜供養三寶,做為自己修行的下手處,相信會有很大的助益。
 
恭聽尊貴 龍德上師 開示講述 :開啟智慧的三大步驟
 

資料來源:

◎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-好文分享 | Facebook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BeiFazang

◎法藏YouTube頻道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dabefazang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佛言善法 的頭像
    佛言善法

    甘露法語-廣傳佛妙音

    佛言善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